这是四川进行的首次水下考古由曾参与致远舰水下发掘的专家领队拥有精干的安保队伍和严密的安保措施如能找到文物,将解决诸多有关张献忠传说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宣布启动。“大西国皇帝”张献忠是否在此“千船沉银”?他搜刮的惊天财富究竟有多少?这个传说了300多年的秘密,也许将随着此次考古发掘被一一揭开。
作为四川进行的首次水下考古,此次发掘也面临种种困难。水下考古如何进行?现场安保如何解决?文物出水后如何保存?种种疑问需要专家学者的解答。
怎么发掘?
提前1个月围堰断水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北至府河、南河交汇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省文物考古院队员李飞介绍,“如果把整个遗址区划分为8353个探方,此次发掘的河滩上的探方仅有20多个,是整个遗址区域的四百分之一,面积约3000平方米。”
从2016年11月25日起,岷江河道开始围堰垒土抽水,将河中即将展开发掘的区域与江水分离。考古现场领队之一刘志岩告诉记者,围堰从府河、南河交汇处向下游,长约1300米、宽200米。经过1个多月的施工,围堰才终于合围。记者在现场看到,围堰内的区域露出层层鹅卵石,多台抽水机仍在工作。刘志岩说,为节约成本,围堰采用了能使渗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沙石和黏土结构,确保每小时渗水量在600立方米以内。发掘期间4台抽水机将24小时不间断抽水,发掘时探方内还得用潜水泵持续抽水,以确保考古正常进行。
考古现场领队之一、曾参与致远舰水下发掘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介绍,这种把水排干后再进行发掘的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清理遗址,也是水下考古最常见的一种做法。
水下考古最大的难点,其实并不是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说,“无法在考古前做到心中有数,才是考古人员此次面临的最大问题。”
周科华说,四川从来没有开展过水下考古,对此没有任何经验。虽然领队之一的周春水曾参与过多次海底的水下考古,“但沉在海底的文物是在礁石上,而此次面临的文物却沉在视力不可及的卵石层下。要从哪个地方开始发掘,不清楚。文物分布的密集程度也不清楚。因为以前出土的文物,要么是施工时无意间在河滩发现,要么是盗掘者水下摸的,都说不清具体的情况。”相反,如果是在陆地考古,考古人员只需要通过一把洛阳铲进行前期勘探,就能了解一座墓室有多宽多深,甚至大概能挖到什么文物。
围堰前,专家通过多次论证,确定了大致的发掘区域。围堰抽水后,为确保发掘点更准确,金属探测也已进行10余天。不过现场领队透露,考古人员使用的金属探测仪实在过于灵敏,“我们在实验阶段,发现它靠近金属易拉罐也会发出警报,所以准确性究竟有多大,我们并没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