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杨家将,他们的事迹是家喻户晓,如今也有不少影视作品是歌颂杨家将的事迹的。杨家可是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故事里更是有杨门女将这几位英勇不凡的巾帼英雄。杨家将如此厉害,为什么最终没有保住北宋的安宁,北宋灭亡之后,杨家将又有什么样的归宿呢?
杨家将第一代英雄杨继业,原名杨崇贵。他父亲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之乱占据麟州,自称刺史。后归附后汉,与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交好,把少年时期的杨崇贵派去刘崇那里。
郭威建立后周后,刘崇不服,割据建立北汉。这时候,杨信归附了后周,而杨崇贵却留在北汉,两父子分侍两个帝国。当然,在五代那个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时期,这也是很正常的。刘崇并没有因此猜忌杨崇贵,还收他为养孙,改名刘继业,让他担任侍卫亲军都虞候。
刘继业在北汉时期战功卓著,被国人称为“杨无敌”,以功升迁至建雄军节度使。不过《宋史》和《辽史》对他这一段战功的记载都非常少。《宋史》记载的仅有的几次与宋军交锋,刘继业都以失败告终,简直不知道“杨无敌”的威名从哪里来的。看来,所谓的历史事实还就是恪守“为尊者讳”的信条吧。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打太原,北汉末主刘继元投降宋军。不过这时候刘继业并不屈服,还一直坚持抵抗,直到太宗让刘继元对他劝降,他跪下来,对着刘崇陵寝咚咚咚磕过几个响头后,才大哭着解甲归降。他的忠勇形象,怕就是这时候为宋人所识吧。他归降的时候,已是太宗时期,传奇演义中他救宋太祖的桥段,显然是不存在的。不过,太宗对他还是很重视的,让他改名杨业,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辽国的重任。
杨业的功业受到守边主将的嫉妒,多次上书宋太宗,诽谤于他。这个诽谤者是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如果咱们猜得不错的话,很可能就是潘美。潘美最后在杨家将传奇中成为奸臣潘仁美的原型,也并不算冤枉他。太宗并没有相信,把这些诽谤书都装在一个信封里,一齐交给了杨业。
太宗这一招,表面看起来是对杨业的信任,其实不然,他同时还向杨业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的把柄都在我手里呢,你好自为之吧!太宗不只是对杨业这么做,对很多将领他都这么做过。这大约也是他猜防边将的一种手段吧。
杨业的死,潘美是有责任的。监军王侁不懂军事,但他是懂的,他不明白让杨业去打寰州是死路一条吗?却默许王侁的威逼,实际上是存心整死杨业。后来他见王侁擅自撤离埋伏,久经沙场的他当然也明白这是多么危险的举动,却听任王侁离去,后来,连他也跟着逃跑了,直接导致杨业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后世杨家将传奇中把他演绎成大奸大恶之人,真是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杨家将第二代英雄的核心人物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叫杨六郎。《宋史》记载的杨业也有七个儿子,不过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个兄弟大,不是长子就是次子,断不会是第六子,但杨延昭确实被时人称为“杨六郎”。究其原因,有一种说法是他在整个家族同辈中排行第六;还有一种说法是契丹人迷信,认为天上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是他们的灾星,因此称呼杨延昭为“杨六郎”。
不过事实上,杨延昭并没有取得像他父亲那样的功业,而且他在当时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他虽然也打了几个胜仗,但由于职位低,指挥的人马少,因此胜利的范围并不大。北宋在辽军的不断入侵下,一败再败,终于和辽国签订了全面影响整个大宋走势的檀渊之盟。杨延昭虽然在檀渊之役中多次上书反对议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还率领自己的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取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
但是宋军败势已不可逆转,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在任上郁郁离世。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并不是杨家将传奇中所说的杨延昭之孙,中间代的那个杨宗保,历史上是没有的。杨文广曾参与另一员北宋名将狄青南征广西的战斗,以及后来和西夏的战争,也打过一些胜仗,被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等等。不过总体来说,他的功劳和他的父祖没法比。
熙宁七年(1074年),辽朝遣使与宋争代州地界,杨文广献上了攻取幽燕的计划,但是还等不到朝廷回应,他就在任上去世了。
杨文广杨文广去世后,历史上就没有杨家将的记载了。其实在北宋灭亡的时候,杨家还有后人在天波府,只是此时的天波府已经是一个空架子了。但是在金兵打败了北宋之后,天波府并没有被洗劫,这也让人感到非常的意外,据说是金军非常的佩服杨家将,所以因为尊重,保留了他们的祠堂,而杨家将的后人也因此躲过一劫。